当前位置:主页 > 校园 > 家长 > 文章内容

话题:孩子交了“坏朋友”怎么办?

来源:搜狐教育 作者:搜狐教育 发布时间:2018-02-12 是否公开:公开 审核人:王利军

「 本周话题 」

有朋友在后台留言,说孩子以前特别乖,最近在学校交了“坏朋友”,整天跟着对方爆粗口、动手打人,还学会了顶嘴。

但这位朋友曾看过一些育儿文章,说父母要尊重孩子,不应该干涉孩子交朋友的自由,她现在很困惑,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。

对于这个问题,你是怎么看的?如果孩子交了“坏朋友”,父母该不该干涉?

更多「 话题 」我们会在每周日发布,记得关注参与哦~如果你有棘手的难题想听听大家的建议,也可以给我们发邮件,并在主题中注明“话题”字样。

邮箱地址:[email protected]

整理 | 壹姐儿

“管”孩子难,最难的地方就在于尺度。

就拿交朋友这件事来说吧,要是管得过了,就成了粗暴干涉孩子的交友权,可要是彻底不管,这父母未免也当的失职。

可究竟该怎么做,才是既得当又有效的尺度呢?

有半数参与话题的朋友认为,还是从“给自家孩子立规矩”上入手更靠谱些,而选择“尊重孩子的交友权”和“不让孩子跟对方来往”的比例,分别为7.1%和14.3%。



她们说

@王黎莎

孩子交朋友还是会尊重他的选择,但是会侧面引导他交什么样的朋友。

@见死不救

必须干涉,但不是直接干涉,得间接。

首先,得告诉孩子,所谓的“坏朋友”在哪方面坏,不能干涉他交友,孩子学习能力很强。

所以必须告诉孩子,你不反对他交“坏朋友”,但你反对他变成“坏孩子”,而且还要告诉他,让他“学习”“坏朋友”的坏,告诫自己不能跟他一样。

只要孩子懂得道理,交什么样的朋友都没关系。“好朋友”就学他的好,“坏朋友”就当给自己警钟。

@闵杨

孩子有选择交什么样的朋友的权利,要耐心正确地教导孩子为人处世。

@大卫

如果是我,我不会干涉,越关注也许会越糟糕。我会找机会问他,你喜欢你的这位朋友吗?为什么呢?

@于翔天

跟孩子明确最基本的规则,不伤害自己,不伤害别人,不伤害环境。之后,要尊重孩子的交友权。

多与孩子交流(保持好奇的态度,聊天而不是盘问),让孩子练习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及自己的行为后果。

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历,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。

@武文棠

作为父母很担心孩子交上坏朋友,但是后来一想,坏孩子身上也有闪光点,或许这闪光点吸引了孩子。

我会和我的孩子沟通,让他做正确的事。

只要每天站在孩子角度和孩子沟通,相信不管他交的是什么样的朋友,他都会有正确的方向。

@叶子麻麻

在我们孩子现在小学这个阶段,我认为不存在什么“坏孩子”。只是在生活或是行为习惯上出现了一些问题。

孩子就是一面镜子,这或多或少会折射出在家庭中父母行为习惯的影子。

对于孩子与这样的孩子相处,我不会直接干涉孩子交朋友,但会通过日常的生活实例,来与孩子沟通交流,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,什么样的行为习惯是不太文明和礼貌的。

相信孩子自会有判断的能力,看到他人身上的优点并放大。但或许我还会跟孩子的妈妈交流一下对于孩子好习惯的形成,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哦!

@春温甯宓

近朱者赤近墨者黑,管肯定得管,就是得费些手段和周折。

我记得以前有个这种古代故事的,忘了具体怎么说的了,可以借鉴下。

喜欢跟坏孩子玩,说不定孩子感觉跟他们玩能解放天性,不用一直有拘束感。

看他追求的,到底是坏孩子身上的什么。

如果明白了这点,父母再从改变教育甚至改变自己上着手,那才有可能治根治本。

@邱华月

如果可以学孟母三迁,我碰到这种情况也会想到搬家吧,近墨者黑,是恒久不变的真理。

但考虑到工作地点、上学地点等问题,搬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,而且即使搬了家换个环境也有可能碰到“坏孩子”。

好办法是,父母先反思是否对孩子的关注少了,使得孩子需要通过爆粗口打架等来吸引我们的眼球。

每个孩子都是积极上进的,如果我们给到孩子足够的关注,让他们知道父母爱他们,平时多和他们沟通,通过绘本书籍等,让他们知道何为善,何为恶,孩子自然会远离“坏孩子”的。

@迷途的小羔羊

我觉得这个命题在提出的时候,父母就已经失败了至少一半。在上学前,父母为什么没有教导孩子,在面对恶的时候应该怎么办?

社会很复杂,哪怕只是学校的环境,就不可能单纯如白纸。孩子百分百会接触到阴暗面和人性中的恶。

更何况,一张白纸的纯不是善,只是“不知恶”。家庭教育没有做好而招致了恶果,父母应该先反省自身。

我女儿现在四岁多,都知道什么是“非礼勿视”、“非礼勿听”、“非礼勿言”,更别说是去学坏了。

她很小的时候,有一天幼儿园放学,她和我说,谁谁谁在学校里面说了脏话(就是屎尿屁一类的,小小孩说不出其他脏话),老师把他惩罚了。

我说,妞妞,你知道为什么小朋友不应该说这些话吗?这些词是不是很臭?散发着臭味的话是不应该从我们的嘴里说出来的。我们要说美好的话,让嘴里充满香气,而不是臭气。

这就是咱们中国人所说的非礼勿言。妞妞说她懂了,至少到现在,她没有说过难听的话。

我还和她说,同样的,不好的行为,你不去看,这就是非礼勿视;不好的话,别人说出来,你不要记住。

就好像今天,别的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好听的话,你为什么偏偏记住了这个小朋友说的不好的话呢?这就是非礼勿听。

还有很多次类似的例子,我都实际教了她。她哪怕是一个abc,都懂得什么是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更不要说去同流合污。

我们要教育子女成为一个灵魂散发着香气的人,这些基础是应该从小就打下的。有自律的孩子会分辨好坏,不会去接触坏、更不会学坏。

家长更重要的就是言传身教,教育子女是我们自身一生的修行,愿大家都成为灵魂有香气的人。

@请叫我王顺六

孩子很乖?是一直在压抑真正的自己吧!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,让家长满意,以获得家人的肯定。

但谁都不是只有一面,压抑久了,遇到那些肆无忌惮调皮捣蛋得让他嫉妒的孩子,便心生向往了吧!

所以,怎么解决家长要反思自己,是不是太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了?是不是要求太高又太少肯定自己的孩子了?是不是需要从自身先改变一些了?

@王艳

交朋友是一个扩展外交的好行为,但是要看对象。

坏朋友也分好的和坏的,要是只是口头上坏的,行为没什么大问题,暂时一起玩不要紧的。

毕竟生活习惯不一样,时间长了,没有共同语言就不在一起玩了。

当然必须得有底线!要是坏的彻底,那就不行了,打断双腿都不能!

@赵华

近朱者赤近墨者黑,孩子太小,有些问题需要父母把关。

@火凤凰

以前好像看过类似的文章吧,忘了,好像就是你们的吧,父母是应该不干涉孩子交朋友的自由,但是也要看对方是什么人,不然孟母三迁为了啥。

@王洋

我能想到的办法就是提醒孩子区分好与坏,尽量阻止他们再继续交朋友。

@依兰

近朱者赤近墨者黑,我们原来就有一个这样的朋友,是附近的小孩。

我们来自同一个县,在这里就算是老乡了,我们玩具很多,他就常来玩,但后来就慢慢发现了这孩子的毛病。

那个孩子大些,我们小一岁,但是他很成熟,我们的没心眼。然后,他就吃我们的、玩我们的,有大人看着的时候,他就老实点,大人不看着的时候,抢玩具他直接就打,还会拿走我们的乐高配件。

有一次,我们去买东西,他还带别人来偷我儿子的存钱罐。其实,他们家也不缺钱,他在外面跟大孩子学的,然后来我们家试一下。

呵呵,平时我还能忍,有次在我们家抢玩具,被他奶奶骂了,就回去了,然后我们的也跟去,等我去找的时候他正追着我们孩子打。

过了两天,我去他们家隔壁买东西,他奶奶还问我说,他打你们家孩子有没跟你说?

合着你们都知道,就任凭你们家孩子打我们家的?你们家长就是这个态度?平时打我们我没说,我当孩子之间的摩擦,你们这样我还不管,那我就不配当妈了。

后来,我不高兴他们来,他们也就不来了!

@虫虫

我觉得应该要适当干涉,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,周围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,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世界观。

@周雨青

我觉得应该提醒孩子,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最主要的任务,让孩子认清自己的人生方向再决定交何种朋友。

@decade

我觉得不该过多干涉,因为特别乖的孩子有时候只是想反抗,可能是父母之前一直过于严格,孩子没有自由,越干涉孩子就越叛逆。

但我们需要教会孩子分辨事情的是非对错,避免孩子的人生观出现问题,铸成大错。

@青青泠月

尊重孩子并不妨碍正确地引导孩子。在孩子还没有建立自己的三观时,我觉得父母有必要参与孩子的成长。

参与,并不是干涉,参与孩子的成长,也是陪伴的一种体现。

@坤菡

如果真是坏朋友当然要管,但要看怎么管。所谓“管”不是强硬的制止,而是要引导孩子的三观和是非观,告诉孩子该怎样交朋友,交什么样的朋友。

三观正了自然也会往好的方向发展。当然,这些工作在事情发生之前做更好,要从小的教育中浸入孩子的灵魂。

@曹大小姐

所谓的不干涉,也是有选择性的不干涉,孩子还小,三观还没有形成,没有原则谈尊重本身就是错误的。

@爱茶

当然要干涉,这还有什么疑问么!不然要父母干什么!这个年龄段,正是朋友的影响大于父母影响的时候。古代还有孟母三迁呢,千年都过去了,怎么这个道理反倒不懂了,真让人着急。

@张零晨

应该干涉孩子交了“坏朋友”。孩子之所以交上了“坏朋友”,最主要的是家长最初没有把正确为人处世、辨别是非观念的能力教授给孩子。

也没有教给孩子如何正确对别人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意、不赞同等想法,孩子只好通过这些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表现自我。

如果是我的孩子交了“坏朋友”,首先我会深深反省,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才导致这样的结果。

如果因为家庭因素,即我和我的爱人之间就是通过辱骂、打架来解决问题,我们会立即改正,以起到良好的摸到模范作用。

如果因为教育不当,我们会和孩子谈话,和孩子一起面对他的问题,了解他内心的想法,并且从正反两方面告诉他正确表达自我的重要性,帮助他树立正确的观念。

如果是他的环境因素导致交了“坏朋友”,即周围接触的同龄人都是爆粗口、打人,我会尽全力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,比如说,调班级或者调学校。

后记

心理学上的“链状效应”,指的就是人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,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。孩子和朋友朝夕相处,自然也免不了潜移默化地互相影响。

但伊索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:“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,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,起的作用要大得多。”

所以,我们不能片面地全盘否定孩子的“坏”朋友,也不要急于为孩子划“分界线”。

借这个机会反思自己,也和孩子好好聊聊,在对孩子也对孩子的朋友做出全面了解后,再依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做法。

比如,你可以教会他取长补短,让他的损友,成为对他来说的那位“最佳损友”,及时止损并有所获。

一般情况下,比起强行干涉孩子的交往,在对孩子适当引导后,将择友权交给孩子更为明智。

身体力行并让孩子拥有明确是非的能力,才会治标又治本。

这样,不但能从源头上减少孩子交到坏朋友的可能性,即使以后再遇到也不必过分紧张了。

我相信,一个真正具有分辨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的孩子,选择朋友的眼光也不会太差。

ALLCOPYRIGHT2010 安阳教育信息网版权所有 地址:manbetx电竞文峰中路
邮编:455000
manbetx电竞教育教研信息中心主办
豫ICP备12014249